今天听了一节教研课《小数计算》练习课,在课中,教师安排了一个审题训练的环节,耐人寻味。事实上,我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训练(共有若干大题,最后一题给出的是:做完第一大题就算完成本卷),自己也曾经尝试过给学生类似的训练。但听了之后,还是觉得很有想法。思考的纬度主要是在于思辨,作为教学思想、课程意识和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说,教师这一尝试无疑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而由课中所反映出的是另一个思考,即反思性教学与反思性学习。
反思,是个体和群体成熟的标志。人类在古代社会中出现的“反求诸己”、“扪心自问”等此类言语虽然都还很表面,滞留于意识层面,但都应该是“反思”的一种萌芽。时代的脚步跨过2000年后,反思性教学悄然兴起,像一朵雪白的茉莉,明净中散发着清香。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反思性教学的凸现预示着教育也正逐渐走向成熟。
所谓反思,即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性教学即思考以往的教学经历,从过去的教学状态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地作用于未来。
一.“反思”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引擎”
人类社会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与进步,人类在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推着历史的车轮缓步前行。“反思”作为人的一种认识,对个体本身、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无疑成为了社会历史进步的“引擎”。
历史前进的每一个脚印都应该是“反思”的链接。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生产技术的改良、思维意识的蜕变都因有了“反思”而实现。记事符号的产生,是因为人类在反思如何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与表现;而从记事符号演变到文字符号,就因为人类在反思着如何使对事物的记录、表现更简洁明晰。古老而又令华夏子孙无上光荣的“四大发明”,是因为人们对生活、生产和学习的一种深刻的反思,从而出现了伟大的创造;当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资源成为地球村全体村民共享的财富。这也无疑是“反思”过去,总结心得后带给人们的最大的喜悦。我们可以有理由相信:“反思”这个“引擎”还将一直引领着人类走向光明。
二.“反思智慧”是个体超越的“燃料”
人的智慧按照不同的分类有适应智慧、组合智慧、经验智慧等。适应智慧指的是根据客观现实而善于变化;组合智慧指的是对知识的组合能力,把知识综合地、组合地、灵活地运用,斯坦博格称它为“成功智慧”;经验智慧指的是经验的利用和对经验的改造;而利用经验和对经验的改造是需要通过反思来实现的,否则经验也会成为前进的阻力。不管是适应智慧、组合智慧,还是经验智慧都将通过反思去实现,所以“反思智慧”就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也是更高层次的一种智慧,它是人类个体实现自我超越的新型“燃料”。
显然,“反思智慧”是人类个体依据当时特定的社会客观背景与标准批判地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作出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的一种自我评价的智慧。所以“反思智慧”应该有它的纵向的深刻性、横向的全面性以及整体的合理性。活动个体在反思智慧的深刻性、全面性和合理性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就决定了人们超越自我的能力差异。通俗地说,也就是一个人在认识和实践的能力上是否会有比较高的飞跃。“反思智慧”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一种至关重要的人类智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反思智慧”。
三.“反思性教学”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片“绿洲”
所谓反思性教学,虽然至今说法不一,定义不同,但我们应该可以从不同的解释中领会其真正的含义。
维拉(L.M.Villar)认为: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过分强调理性,视野较窄
伯莱克(J.Berlak)认为:
反思性教学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在教学中的行动及教学情景的剖析过程。……忽视时间和过程
麦伦(V.Ma-nen)认为:
第一是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
第二是针对课堂实践基础的假说和特定的策略以及课程的结果;
第三是针对道德的和伦理的以及其它直接的或间接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规范性标准;……未注意时间问题
布鲁巴赫(J.W.Brubacher)认为:
一类是“实践后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
一类是“实践中反思(reflection-in-practice)”
一类是“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忽视反思内容
推敲这些观点,能给人以启发,我们也不难发现反思性教学的两方面的特征:意识到教学本身元认知过程和指导未来教学的行动。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每一个观点它的阐述是片面的,在结构和内容上是不完整的。如果综合以上各观点,我们尝试如下定义: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也是一个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为教学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它启发教学者反思操作性教学的许多局限,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新问题,在探索中把自己锻炼成学者型教师,改变经验教学和简单重复教学的普遍现状。
反思性教学的提出,是一股清新的风,为我们带来了浓郁的反思气息,强力激活了当代教学领域,为教学研究与探索注入青春活力,俨然教学实践中的一片“绿洲”。